【风湿病痛的治疗】
壬辰年夏,居浙江三月,眼见当地道友,患风湿病痛者尤多,其中不乏中青年,深感痛惜。
传统中医学,并无“风湿病”这一称谓,古代将其称为“痹症”,并明确总结出其病因的形成:“风、寒、湿,杂而为痹”。
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记述:“夫腰背痛者,皆由肾气虚弱,卧冷湿地,当风得之。不时速治,喜流入脚膝为偏枯、冷痹、缓弱疼重,或腰痛、挛脚重痹”。
在民间,“风湿病”素有“顽疾”的恶名,如不及早根治,随着年龄的增长,病症会不断加重,病灶区域,也会不断出现转移,并引发其它并发症。
在此,我以自己多年来实践的经验,介绍一下治疗“风湿病痛”的正确方法。
一、内服:
独活45g、桑寄生30g、杜仲30g、牛膝15g、细辛10g、秦艽12g、茯苓15g、肉桂心6g、防风10g、川芎10g、人参10g、甘草10g、当归10g、芍药10g、干地黄15g。此汤药,用水煎服。一剂每天两服,五剂为一疗程。
二、外敷:
初春季节,采集“杨树狗”(即北方开春季节的杨树花)阴干收藏备用。外用时,与辣椒面混合,以3:2的比例,用大锅煮沸,趁热以不烫伤为前提,先冲洗,后侵泡患处。凡初患,效果尤佳。陈年病症,需内服外敷并用。
三、在实际接触及现实生活中,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导致了不少风湿痛患者,久治不愈现象的出现。
1、内服汤药、中成药,计量不足,这个原因出在医家,而非病者。“治痹之秘在重剂”,若医家不精药理,只是一味的背汤头,导致药性平庸,疗效大打折扣是必然。
2、选择治疗的“时机”不对。寒湿之症,治疗的最佳时机在“春生、夏长”之时。若在“秋收、冬藏”之季治疗,则疗效欠佳。
3、物理治疗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,我曾见到不少风湿病痛患者,在相对寒冷的秋冬季节,佩戴护膝等用具,殊不知此举稍有不慎,结果适得其反,反而加重了病情。其原因在于秋冬季节,外界天气寒冷,人体为保暖,毛细孔多处在闭合状态,若此时佩戴护膝类用具,导致局部关节受热,毛细孔张开,稍有不甚,更易导致风寒湿邪入侵,加重病情。冬季正确的做法是全身保暖,保障腰背暖、两腿及双脚不受寒。而作为物理治疗的正确的做法是,在春夏炎热季节佩戴护膝。此时外界温度高,人体自身的散热功能,使得全身的毛细孔张开,此时佩戴护膝加大局部受热,有利于将体内的湿寒排除体外。当然,炎热季节佩戴护膝,热痒难挡,但这是为治病救人,患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,有毅力有勇气来面对。
4、“避风如避箭”!在任何时候,不要大意,不要逞强,不要贪凉。同时,合理膳食,不喝冷饮,莫贪一时之快,受半生之苦。潮湿的被褥要常晒,潮湿的衣物要及时更换。最大限度的有效减少风、寒、湿邪入体。如果一面在治疗,一面不顾常识,肆意作为,那只能自作自受。
5、百练走为先,走为百练之祖。正气盛,邪不能侵。
苦口婆心,与君分享,祝友人早日康复!
2013-01-30 10:17:56
目录 返回
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