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传统武术”纵横谈 之三】
在民间“武术家”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。而“大师”的称谓也早已成了“骗子”的代名词。
长久以来在衡量尺度上,人们习惯了以练功时间的长短、所会套路的多少、动作难度的高低、名气的大小、弟子的多少、人际关系的好坏、出书与否、武德高下,甚至是年龄、广告、师承嫡传的正统等等等等作为标准。试想,如此撰的文,述的事,评的优,选的杰,究竟具有多少权威性与说服力,似乎没人能够说清。
即便不论真与假,“武术家”的统称也是有待细分的。既有“武术史学家”、“武术评论家”、“武术教育家”,也有从事研究科研的“武术理论家”。现实中人数最多的群体,当属“武术表演艺术家”,而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武术界竟然最为奇缺的是“武术实战家”......
天下名不副实的事其实很多,武术界庞大的名家群体中真正的“明家”万无一二。于是许多自身既非“名家”的人,便到处撰文宣传自己是“明家”,让人无以辨别。
庄稼人选种子看的什么?出苗率!求的又是什么?丰产高产!跳出喋喋不休的所谓名家、明家的争辩,选择一位好老师,不要扯别的,看他学生的出材率、成材率就足以。
由于事实上每个习武者习武的出发点、目的各自不同,就决定了自身所选择的方法、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。只有十分明确、清晰的了解自己的目标,才能正确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。
找位名家学武术,二、三十岁,甚至十几岁就跟着他学养生?不妨说句难听话,您没问题吧?
找位名家练武术,多年后奖牌挂胸口,证书拿在手。一旦动手别说打,连自卫的本钱都没有。这难道不可悲吗?您又不是运动员,怎么练就的本领全是运动员的活儿?难道这是您当初习武的初衷与目的吗?
“我想学传统武术啊,我锻炼很刻苦的,我找的老师也是国内享有盛名的民间武术家啊,结果怎么会这样呢?”
是啊,怎么会这样呢?您想得到的是瓜,可老师教给您的是豆,尽管您挥洒汗水辛勤耕耘,可种豆又怎能得瓜呢?
2006-12-17 16:36:54
目录 返回
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