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少林僧兵(一)】
【缘起:中秋小聚,话题间言及少林,友人[文]嘱我整理成篇。2000年,我曾撰有短文[章]“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少林僧兵”,发表于当[来]时的“武术在线”网。今以旧文展开,详加[自]条目如下,特记。】
明·傅梅《少林寺》:“二室赞元一径通,[ ]少林寺在翠微中。地从梁魏标灵异,僧自隋[w]唐好武名”。
无论是“武僧”还是“少林僧兵”,这些词[u]汇本身,就具有很强的矛盾性。僧者,以慈[s]悲为怀,平日里信奉的是“扫地恐伤蝼蚁命[h],爱惜飞蛾纱罩灯”,却为什么偏偏“谈玄[u]更演武,礼佛爱论兵”呢?
明·河南巡抚程绍《少林观武》:“暂憩招[o]提试武僧,金戈铁棒技层层。刚强胜有降魔[n]力,习惯轻挟搏虎能。定乱策勋真证果,保[l]邦靖世即传灯。中天缓急无劳虑,忠义毗卢[i]演大乘。
依此说法,"武僧"[n]所杀的敌人,不是人,而是“魔”。佛界护[e]法天王不是也用“金刚杵”、“降魔杵”诛[.]杀恶魔吗?在他们看来,"僧兵[c]"的四处征战,正是禅门的“正[n]果”,亦是禅门的“传灯”。......[文]而事实上少林寺“僧自隋唐好武名”,与其[章]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矛盾、利益矛盾等残酷斗[来]争密不可分。
隋朝初年,佛风日盛,隋文帝诏赐少林寺“[自]柏谷坞地良田百顷”。一顷土地折合百亩,[ ]“良田百顷”意味着上万亩土地。少林寺本[w]身却并不耕作,而是靠着雇佣农民,盘剥租[u]税来“生活”。换言之,当时的少林寺事实[s]上已经成为了嵩山一代最大的“寺院庄园”[h]。在“封建地主”阶层中扮演着“寺院地主[u]”、“庄园地主”的身份。而那些在庄园土[o]地上耕作的贫苦农民、遂成为了寺院的佃户[n]。靠着剥削佃户和下层僧众,寺院积累起大[l]量的财富。比起世俗“地主”,“寺院地主[i]”则更多一层“神权”。它使人受其剥削的[n]同时还抱有幻想。由于土地过于集中,剥削[e]惨重,隋朝末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轰轰[.]烈烈,少林寺自然也就“理所当然”的成为[c]了农民军攻打的“目标”。而作为“地主阶[n]级”是不会甘心失去自己的土地的与特权的[文],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,以昙宗为首,有组[章]织的僧兵训练开始。少林寺组建“僧兵”的[来]目的是为了“维护自身利益”不受侵犯。这[自]才是少林寺建立僧兵的真正原因。
唐武德四年,“十三棍僧助秦王”亦是同理[ ]。
唐高祖武德元年(公元618年),李渊逼[w]迫隋恭帝逊位称帝。当月,原隋朝东都留守[u]元文都与左武卫大将军王世充拥隋·越王侗[s],续称恭帝,年号皇泰,与李唐争天下。次[h]年,王世充废越王侗称帝,立国号为郑。王[u]世充称帝后,拥兵洛阳,并占据了原属少林[o]寺的隋朝封地“柏谷坞”,改称“轘州”,[n]并由其侄王仁则据守。此举不仅直接损害了[l]少林寺的经济利益,并随时有可能危及全寺[i],因而激起全寺僧众的强烈不满。
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春天,李世民先[n]后以太尉、尚书令、陕东道益州道行台、雍[e]州牧、左右武侯大将军、使持节、凉州总管[.]、上柱国、秦王等身份,督军与王世充作战[c]。紧要关头,志操、昙宗等率僧兵,联合王[n]仁则手下“轘州”司马赵孝宰,里应外合,[文]生擒王仁则,并将其送与唐军。为感激少林[章]僧众,三日后,李世民派官员至寺,颁赐僧[来]袍各一袭,赐地(即柏谷坞)四十顷(四千[自]亩),水碾一具。除昙宗受封“大将军”外[ ],余者“时危卿作将,事定复为僧”,自此[w]奠定了“少林武僧”的特殊历史地位。对此[u],唐·顾少连在《少林寺新造厨库记》中记[s]述:少林寺“赐田于开皇,若乃顺天应人,[h]擒盗助信,催魔军于充斥,保净土于昏霾”[u]。
......
紧那罗殿-日本人关野贞于1920年拍摄
《嵩书》:元·至正(1341-1368)年间,有一僧至少林,蓬头裸背,跣足著单棍,在厨中作务,数年殷勤......莫晓其姓名。至正十一年(1351),红妖率众突至少林寺,......此僧持一火棍出,变形数十丈,独立高峰,......大叫曰:“吾乃紧那罗王也!”......后塑像寺中,遂为少林伽蓝神。(见洪亮吉《登封县志》)明代程冲斗《少林棍法阐宗》一书,言及少林棍法亦源出紧那罗王。
紧那罗殿内紧那罗王
这位“转世”的紧那罗王,据传姓许,郾师县人。而所谓“红妖”,即历史上著名的“红巾军起义”。
明·正德七年(1512),霸州农民刘氏起事,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。(见少林寺石刻《河南府登封县为乞怜分豁丈地均粮以免逃窜事帖》,万历九年十一月廿七日。)
明·嘉靖元年(1522)十一月,山东清州矿丁王堂起事,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。(同上)
明·嘉靖三十二年(1553)柘城盐徒师尚诏起义,少林寺武僧竺方、周参等奉命征讨,十月,师尚诏伏诛。 (见万历三年公竺方和尚塔铭)
明·崇祯十一年(1638)登封农民李际遇起义,涉及登封、禹县一带农民、矿工四、五万人。并率众百余人杀入少林寺,将在场寺僧全部杀死。明·崇祯十四年(1641)冬,李自成军入豫,李际遇与之合军,攻克登封县城。(见《登封县志》) ......
明代少林著名“武僧”悟须,“尝救人苗夷[o]中,苗夷人尊而神之”,事迹见隆庆三年《[n]杜奕匾囤禅师行实碑》。周友,尝应调征云[l]南,事迹见嘉靖二十七年《友公三奇和尚塔[i]铭》。而“远征云南”的因由不必说。
洪转,为少林棍法宗匠,著有《梦绿堂枪法[n]》。洪纪,于崇祯间流兵战死。事迹见《少[e]林棍法阐宗》及吴修龄《手臂录》。
明末,有关少林“武僧”活动的记录。见《[.]明史·史记言传》载:史记言由长沙知县调[c]为陕州知州,因此地是农民起义军攻略要地[n]。史记言遂出私财召募军士,而“聘少室僧[文]训练之”。崇祯八年(1635年)十月,[章]老回回马守应率数万人攻克陕州城,史记言[来]投火自焚,“两僧掖之出,曰:“死此,何[自]以自明?乃越女墙下,贼追获之……遂被杀[ ]”。
如果说“少林僧兵”最初的出现,是为了“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”。那么历史上这一桩桩、一件件倒行逆施,助纣为虐的行径,却事实上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,遭世人唾弃。
2008-09-19 19:40:09
目录 返回
首页